王明镜:产学研合作,看35年日化人说了什么......

网站首页    科研频道    王明镜:产学研合作,看35年日化人说了什么......

王明镜

省日化商会专家组成员、汕头化妆品协会专家组成员、郑州轻工业学院教育学院兼职教授,汕头市奇伟实业有限公司研发总监、副总经理。1982年9月毕业于无锡轻工业学院(现江南大学)日用化工专业 ,毕业以来一直从事日化专业技术工作,和自主研发工作,成果丰硕,产品获市场好评,拥有多项专利。

 

本文作者:王明镜

 

 

产学研是很好一个的思路,在促进整个化妆品行业发展是进步的一个方向,但是就怕有形式,没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对此,我个人有以下几点看法,跟大家一起分享探讨。

 

记得三十多年前刚从大学毕业进入国营企业做技术工作,那时就在倡导要“产、学、研”相结合。可能在一些尖端领域,像航天、军工、计算机等做得比较好,成果丰硕。但日化(含化妆品)行业却收效甚微,整个行业落后于欧美、乃至日韓。究其原因,是从政府、企业到学校(研究机构)对产学研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形成良好的以技术研发创新为核心竞争力这种驱动思维,没有良好的生态链环境。

 

目前,行业技术创新确实存在不小的困难,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过近二三十年的初放式(门槛低、监管不到位、品牌意识、品质和研发创新意识不强)发展,如今技术创新已成重要的企业发展的驱动力,不得不引起重视。要改善行业技术创新遇到瓶颈的现状,首先是加强基础研究与应用(新原理贼予新原料的应用)相结合,改变现有产品的传统产品体系,从产品结构的改变和强化上得到创新;其次化妆品产业是一个多学科行业,在技术创新上需跨界研究相结合,如皮肤学、细胞学、生物学、生理学、植物学、甚至神经医学、以及现在比较热门的3D模型等,像我的母校,无锡轻工业学院,现江南大学,是国家211和985工程重点院校,其中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世界排名第二;生物工程学世界排三十四位;在食品科学和生物工程方面都设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这两个学科也是与化妆品产业可以对接的,也有与化妆品对应的研究项目,这些资源优势完全可以与粤东化妆品企业的创新研发对接,助力行业发展。至于模式,可考虑引入共享经济的思维,进行资源整合,搭建行业创新联盟或蜉化平台等。同时还可进行一些不同类别的产品交叉、功能交叉的嫁接式微创新研究,把不同化妆品产品的功能进行相互转移,防晒口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实际上就是把产品功能性进行相互的转移。但要形成良好的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究其根本,还是离不开政府政策法规的支持。

 

作为化妆品产业,如仅仅要求生产出一些基础产品,其门槛是相对较低的,因此行业里大大小小企业几千家,但技术研发能力参差不齐,研发投入也不一样,许多企业在人力配置,硬件设施上的投入都是不够的,无法满足创新研发的要求,这或许就是行业的短板。因此,通过“产学研”平台,使中小型企业可借助科研机构和院校的各种资源优势结合自身的生产、转化优势,使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得以提升,使科研项目加速转化,从而加快企业乃至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使研发人才得到培养。

 

“产学研”合作要走出一条创新的思路和模式,最大的困难是院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相互不了解彼此需求以及各自资源优势。院校在培养学生和专项研究上要先了解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并与之相结合。在与中小型企业合作时,双方应站得高一些,想得远一些,特别是院校机构,如太商业化,有许多企业是无法长期支撑的,不同项目进行不同分类合作,项目有带微创新的“短平快”项目,这类项目是从属市场的,另一种是中长期的创新项目,它属引导市场的。故而项目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对应的不同的企业进行合作。当然知识产权意识的强化也是很重要的。

 

作为研究会推动“产学研”活动是一大好事,是一个良好的开端,符合国家经济发展导向——创新驱动。要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首先要对各方(企业、院校、科研机构)基本状况进行调研,清楚各自的资源优势,明白各自的需求是什么?对市场、消费者需求的了解,这样才能找准合作的交叉点,有效推动项目的执行落地,最终出结果。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不管是怎么样,都得结果来说明问题,产学研的推动,企业和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要有结果,这个结果是让市场,让消费者认同,满意的产品,同时要达到一个双赢,三赢,甚至多赢的局面。

以上便是我对产学研活动推动的一些个人感想,和大家共享。

2020年7月1日 14:33
浏览量:0
收藏